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教学科研  党建工作  学生工作  专业建设  招生就业  资料下载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教学科研 
 党建工作 
 学生工作 
 专业建设 
 招生就业 
 资料下载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您的位置: 首页>师资队伍>教学团队>正文
省级物理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
2022-07-06 08:24 wlx 

学科门类(二级类):物理学______


省级教学团队简介












团队名称:

物理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李 英


所在系(部):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


推荐部门: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学历结构:物理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师资结构较为合理。共有教师 共8名。其中,有博士学位的2人,有硕士学位的2人, 有学士学位的4人。目前,承担《量子力学》、《原子物理》,《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等物理学专业基础课.

年龄结构:以提高物理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其中50岁以上教师2人,49-40岁3人,39—30岁2人,30岁以下1人;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多年来始终坚持实行“师徒制”,发挥高职称教师在科研教学方面的带头作用,成效显著。团队多年来未发生教学事故。

学缘结构:物理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中,3人毕业于西北大学,3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1人毕业于河南大学,1人毕业于延安大学。

师资配置情况:物理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8名教师中教授4名,副教授1名,讲师3名。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室1名,学院学科带头人4名。教师与学生比例大致为1:20。

教学和科研情况:

近五年来,本课程组的教学研究活动涉及课程的内容与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等教学研究领域。

1.课程组成员自2006年开始先后两次对物理学专业基础课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课时等进行了调整。

2. 2006年至今承担各类教材编写任务4项,参编教材多部。

3. 2006年以来,主要实施了近代物理教学改革,对物理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近代物理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使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结构更为合理,纵横联系,衔结有序。先后获得了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励。

4.承担“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教学研究项目、“应用电子技术教改试点专业”等,2007年省教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2009年申报省教育厅重点专业1个。

5. 2009年课程组提出对物理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此为核心申报 “物理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等3项学院教学研究项目。

6.2006年以来,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2项,学院项目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7篇,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

二、团队成员情况

1.带头人情况:

姓 名

李 英

出生年月

1965.9

参加工作

时间

1989.7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民 族

性 别

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学士)

授予单位

陕西大学

授予时间

1989.7

高校教龄

22

职 称

副教授

行政职务

副主任

联系地址、邮编

陕西省商洛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 726000

办公电话

0914-2986020

移动电话

13991498893

电子邮件地址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陕西省政府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1984年9月-1987年7月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

物理教育专业

1987年9月-1989年7月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

物理学专业

2001年9月-2003年7月

山西大学

光学专业













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 7

成员情况

姓 名

陈永庄

年 龄

57

参加工作时间

1982.1

最终学历(学位)

学士

专 业

理论物理

高校教龄

28

职 称

教授

职 务

副院长



(根据人数复制、填写)



姓 名

张继良

年 龄

52

参加工作时间

1982.7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博士)

专 业

建筑热力学

高校教龄

28

职 称

教 授

职 务

党委书记




姓 名

高荣发

年 龄

48

参加工作时间

1983.7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学士)

专 业

物理学

高校教龄

21

职 称

教 授

职 务

教务处长




姓 名

刘宝盈

年 龄

43

参加工作时间

1988.7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博士)

专 业

光学

高校教龄

23

职 称

教 授

职 务

系主任





姓 名

侯 茹

年 龄

39

参加工作时间

1994.7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学士)

专 业

物理教育

高校教龄

13

职 称

讲 师

职 务

教研室主任




姓 名

李书婷

年 龄

29

参加工作时间

6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学士)

专 业

物理学

高校教龄

9

职 称

讲 师

职 务





姓 名

谢 谦

年 龄

37

参加工作时间

1996.7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学士)

专 业

物理学

高校教龄

10

职 称

讲 师

职 务








三、教学情况

1、近五年以来主要授课情况:(含当年)

课程名称

授课人

起止时间

总课时

近代物理学

陈永庄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

72

自然科学概论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30

自然科学概论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30

近代物理学

2006至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72

科学素质教育

2006至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30

原子物理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普通物理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57

热学

张继良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72

热学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54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72

中学物理教法











高荣发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

72

计算机教法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

72

自然科学概论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

42

中学物理教法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24

计算机教法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42

企业组织文化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42

中学物理教法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72

科学素质教育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72

中学物理教学法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36

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18

企业组织文化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128

中学物理教学法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22

教学法通论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76

企业组织文化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76

教学法通论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24

教学法通论实验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24

企业组织文化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72

近物实验

李英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

72

普通物理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

72

近代物理实验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68

普通物理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84

自然科学概论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24

近代物理实验

2006-- 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64

电工技术实验

2006-- 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90

电磁学

2006--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108

近物实验

2006--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120

科学素质教育

2006--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72

电子测量

2006--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24

近代物理实验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108

近代物理实验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96

电工基础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108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64

电工学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54

电工学实验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36

电子技术实验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32

量子力学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76

科研实用软件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76

近代物理实验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69

办公自动化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38

办公自动化实验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76

摄影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24

摄影实验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6

科研实用软件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48

科研实用软件实验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24

量子力学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72

近代物理实验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69



54

音像技术

刘宝盈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

36

近代物理实验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72

摄影技术基础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72

自然科学概论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36

音像技术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54

电路分析及实验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108

模拟电路实验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5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及实验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144

近代物理实验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90

理论力学

李书婷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90

力学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72

普通物理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90

大学物理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36

热学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80

理论力学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72

理论力学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64

热学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48

普通物理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48

普通物理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108

理论力学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76

普通物理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57

理论力学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95

原子物理学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76

电路与电子技术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57

电子技术基础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76

电路分析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51

电路分析实验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36

热学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54

电工技术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162

电磁学

侯 茹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90

电工技术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144

电工技术实验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144

电子技术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64

中学物理教学法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64

电磁学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90

近代物理实验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96

电工技术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64

电工学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48

电工学实验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64

数学物理方法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76

电工学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57

普通物理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38

中学物理教学法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76

电工基础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57

电工基础实验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57

大学物理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76

近代物理实验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90

电工技术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76

电工技术实验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57

中学物理教学法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24

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24

数学物理方法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72

教学法通论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72

电工学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54
















电工学

谢 谦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

54

电路分析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54

电工学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54

现代教育技术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72

力学

2006-- 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72

普通物理

2006-- 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64

电工学及实验

2006--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120

现代教育技术

2006--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90

电工基础

2006--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72

电动力学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72

力学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72

光学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54

大学物理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66

电路分析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54

电路分析实验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90

电磁学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72

电磁场与电磁波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72

近代物理实验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36

电动力学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76

光学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57

大学物理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66

电磁场与电磁波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72

大学物理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162

近代物理实验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36










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

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

自然科学概论

陈永庄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

普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教育实习概论

陈永庄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0年9月

使用三届

走进高科技

陈永庄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0年12月


理论力学

陈永庄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5.5

使用三届

原子物理学

陈永庄

西安交大出版社

1989.1

使用四届

大学物理学

高荣发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年8月

最新版 高等院校教材,使用三届

大学物理

高荣发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陕西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

教育实习概论

高荣发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0.9

使用三届

物理学

高荣发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9.9

使用三届

物理学简明教程

高荣发

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8.10

使用三届

物理学学习指南

高荣发

南海出版公司

1995.9

使用三届


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级别

时间

应用电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教学优秀成果奖

陕西省政府

二等奖

2007.12

考试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优秀成果奖

陕西省政府

二等奖

2005.4

近代物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学优秀成果奖

陕西省政府

一等奖

2001.2












4、教学改革项目:

(院级以上、近五年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等,限15项)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0.7

陕西省教育厅

05.1-07.1

应用电子技术教改试点专业

5.0

陕西省教育厅

04.10-09.10

中学物理教学法创新研究

0.7

陕西省教育厅

02.1-04.12





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教学团队团结协作,梯队层次鲜明,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合理。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助教制,使高职称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制度化,发挥老教师在教学工作的传、帮、带作用,提高团队整体科研、教学水平。

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连续不断的派出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更新专业知识;重视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注重教学法研究,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组织了多个学生兴趣爱好小组,实验室开辟了“应用电子技术开放实验室”,有力的保证了教学环节的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1、“考试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应用到我院各专业考试的形式、内容、命题等考试环节,使得考试更加规范科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教学改革“近代物理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果,已经应用于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带动教师的教学工作,实现科学研究与教学相得益彰。











7、教学改革论文(限10项)

论文(著)题目

期刊名称、卷次

时间

中学物理教学法的育人功能与学科建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6) 9

2005.6

论新时期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Vo1.21

2007.3

建设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精品课程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Vo1.19

2006.1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师队伍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Vo1.19

2005.10

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Vo1.19


2005.10


建筑物理学科现状与发展趋势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Vo1.19

2005.10

描述性和规定性学习理论及其关系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Vo1.19

2005.3

四、培养青年教师工作

1、建立了青年教师联系培养机制——“师徒制”,让具有高级职称的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结成对子,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使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很快成长起来。目前就有6位青年教师和6位教授、副教授结成“师徒制”对子。

2、建立青年教师助教制。凡是新进的年轻教师通过给教授助教一至两年,学习教育教学方法。

3、中青年教师轮流外出进修。通过派出访问学者等形式鼓励中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专业理论、教育教学方法。

4、结合高校系统内部师资培训要求定期派出中青年教师进修学习。

5、实行听课、评课制度.带领青年教师相互听课、评课等方式,在短期内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提高了教学质量,使他们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建立青年教师培训档案,对青年教师参与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记录、考评和建议。每一学期填写青年教师培养登记表。

6、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培训激励机制,作为青年教师年终评估、专业技术职称聘任、岗位聘任和个人工作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7、通过定向、委托培养或在职攻读硕博学位,提高学历层次,完善知识结构。

8、在科研方面,积极扶持、指导青年教师,积极支持青年教师业务上的进修。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请和参与省级、校级教学改革项目,促进青年教师对教学进行思考和研究,积极撰写并发表教学研究论文。通过参与教学研究,总结教学经验,提炼本科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有组织有计划地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学院各项基金项目,争取各种科研合作课题,加强国际交流。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要求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并重发展,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团队,增强教学的后劲。目前全部中青年教师均加入到了方向明确的科研学术团队。









五、科研情况

1、科研项目(限5项)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激光诱导丹参愈伤组织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

2.2万元

省教育厅项目(05JK185)

2006.7—2008.12

过渡金属参杂硅基混合团簇电子结构性质研究

2.2万元

省教育厅项目(05JK185)

2009.7—20012.12

量子阱与光场耦合物理特性研究

0.6万元

学院项目

2009.1—2011.12

特殊光纤特性的模拟研究

0.6万元

学院项目

2009.1—2011.12






2、科研转化教学情况

发挥科研组织的带动作用。系内依托“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研究所”,“教学法研究室”等科研团体的科研优势,引导是青年教师参加到相关的科研课题中,给大家压担子,每人都有行科学研究和教学法研究任务,使全体教师得到锻炼,在理论上获得直接的研究经验,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我们已经将教学改革立项研究课题:“中学物理教学法创新研究”,“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应用电子技术教改试点专业”所起得的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得效果,获得了“考试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师专教学方案的改革与实践”;等教学优秀成果奖;结合“多模Kerr奇、偶相干态光场的广义非线性高阶压缩效应”,“光场自相位调制对Kerr奇偶相干态光场高阶压缩特性的影响”等现代物理问题,在近代物理教学中引入现代物理概念,是近代物理教学内容和近代科学发展同步。题为“近代物理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了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



六、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

1、组织保障

实行系室主管,团队带头人负责,定期检查教学团队建设情况,增加教学团队的凝聚力,聘请校内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或组织团队建设研讨会,不断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和示范作用。

2、政策保障

认真落实学院《商洛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从政策上保证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

(1)学习学院教学团队评价标准,明确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2)在建设周期内,重点支持团队带头人及团队成员企业实践、进修等培训,学院提供建设计划中的各项经费保障;

3、资金保障

以教改项目经费和学院关于教学团队相关项配套基金,为团队建设做保障。

(1)把教学团队项目作为系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项目,争取在三年建设期中每年争取专项基金1万,三年建设期累计投入3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于教学团队建设。

(2)制订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激励机制。

4、加强和完善系内部的管理制度

根据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和改革系内部管理体制、科研考核制度、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实训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教师培养制度等。














七、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一、 团队总体建设目标

不断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各要素,努力把团队打造成为培养高素质物理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学术生态系统。使团队的建设目标与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和谐的环境,建立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成果的良性循环,实现教学、科研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统一,培养高层次物理学专业专门人才。以一流的学科、国际化的视野、前瞻性的研究课题引领团队建设方向,以和谐强大的氛围优化人才培养途径,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适宜的土壤。

倡导团队人员为了追求和实现共同的学术价值或学术目标,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扶助。鼓励每一位成员有不同学术思想、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学科背景。注意整合学术梯队,统筹研究课题,形成合力。坚持人文理念,弘扬人文精神,塑造人文环境,倡导诚信为本,强调集体价值,尊重个人发展,大力弘扬团结、友善、自由、民主、勤奋、奉献的团队精神;坚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鼓励合作、促进共赢,使团队整体教学、科研达到院内一流水平,在系内同类教学团队中能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 团队五年内具体建设计划

1、以教育改革项目推动教学研究。近期内将完成学院“物理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课题;根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育改革工程项目要求,开展物理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2、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为目标,形成一整套具有我院特色,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的物理学专业培养体系,形成该专业建设内容的相关参考规范,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3、建成学院级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或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注重与交叉学科和实验室的合作,扩展专业影响面和功能。

4、建立可持续性发展机制。在已经培养一名省级教学名师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积极创造师资培养、名师培育、名家培植的氛围,帮助优秀教师形成更加鲜明的个人风格,培育新的教学名师、学术名家和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5、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继续完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力争所有教学资料全部上网,且每年及时更新,在同类院校同类课程的教学中起示范作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手段。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学的建设。立足建设好校级精品课程,继而在省级精品课程上有量的积累,争取在省级精品课程上有新突破。加强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和使用,大力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

6、注重教材建设的特色性、前沿性、实用性、系统性。特色性就是要表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前沿性注重将专业相关的科研成果及时体现到教材之中;实用性注意教材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系统性就是要把握全局,涵盖各学科编写相关教材,既不虎头蛇尾,又不顾此失彼。

7、深入开展教学法研究。继续加大投入与建设,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改革课程结构,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多形式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自主式学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研究的能力。
















八、评价、推荐意见

团队所在部门评价意见

该教学团队拥有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的教师队伍,专业带头人曾经获得教学、教研、教改、科研等多项成果和基金项目支持,教学水平与实践能力强。该团队认真完成物理学专业课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经过不懈努力,形成了体现高等教育特点的团队特色。

同意申报商洛学院教学团队。





(公章)

负责人(签字) 2010年3月8日

学科专业:



学院审校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邮箱: dxxy2014@163.com 邮编:7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