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首页
  •  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身边好人”活动系列报道之十一
    2015-11-27 15:46 文/夏利 

                                 灵魂工程师

                         ----好老师袁训锋

     

    电信学院 电科1301 夏利

     

    “春蚕化生,蕞而微虫,春蚕何取,一桑始终,春蚕春蚕,万世可风”,春蚕,它冰清玉洁,气质高贵;它食几茎绿叶,吐一片锦绣;它生命不息,吐丝不止……这,不正是您吗,我敬爱的老师!每每想到这里,我的脑海总是不由自主浮现一个不是很高大却异常坚定的身影----袁训锋老师。

    一、他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我们

    他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渴求的目光;他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他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每每上课铃响,同学们都挺直了腰板,渴望他带领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一个讲台,一支粉笔,还有腰间的扩音器,麦克斯韦方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理,枯燥的概念经他讲出来,瞬间变得活灵活现,大脑里迅速出现三维框架,电流,电压,基本物理量在脑海中雀跃着,碰撞着……在他的指引下,解出一道道复杂的题目,写出一个个证明过程,这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啊,他所给予的知识,使我终身受益。

    我担任班级学习委员一职,经常出入教研室收发作业,总是能看到老师伏案的背影,普普通通,却异常坚定。袁老师爱岗敬业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一天到晚都在教研室,但是我在楼道里却甚少碰见他,听说袁老师在办公桌上一坐就是一整天,埋头工作,特别专注。

    二、他像大树一样保护着我们

    斯大林曾经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袁训锋老师不仅在课堂上给予我们知识,生活中也给了我们无尽的关怀与帮助。主动和我们进行沟通,走进我们的生活,他经常跟我们聊天,了解我们在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教导我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树立目标,让自己忙碌起来,有一个紧张、充实、快乐的大学生活。同学组织社团活动,也总是能看到他的身影,积极参与,进行点评,对做的好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赞扬,不足的地方提出建议。亦师亦友,同学们都很喜欢这样的相处方式。

    袁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耶鲁大学的教授有一句口头禅:课比天大。某年新春,新学期伊始,北美连续暴风雪,学校在开学前通知各位教授,鉴于天气恶劣,教授如赶不到学校,可事先请假停课。但开学前许多教授为了按时上课,事先预订了学校附近的宾馆旅舍,第一天几乎所有任课教师都按时上课,尽管风雪仍然很大。事后有中国访问学者问及耶鲁教授,教授们便说:在耶鲁,课比天大。袁老师讲话的时候眼神里充满了敬意,而他也是努力做到言传身教,大学里迟到之风屡见不鲜,老师说:要想学生不迟到一分钟,自己就不能迟到一秒钟。每节课上课前三分钟,教室门口都准时出现他的身影。

    老师对于自己的要求十分苛刻,甚至“抽时间”结婚。结婚可以请半个月婚假,老师不愿耽误我们的课程,在一个节假日结婚,第二天准时出现在教室。这样的老师我们怎能不敬不爱。

    三、他像星辰一样指引着我们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因此,“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老师的崇高义务和职责,只有真正做到这些,才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谓。之所以说他是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将课本上的知识完全授予我们,更多的是方向引导。机遇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同学不错过机遇,他经常给我们分析就业的方向和鼓舞同学们积极发表论文,使迷茫的同学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老师经常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不仅学习上督促我们,生活上也主动和同学们沟通。院里有一位名叫张俊娥的同学,很多老师称之为“问题学生”。凡事比较爱较真,爱提问题,甚至是比较任性的问题,有时候问得老师不知道怎么回答是好。袁老师知道后便主动与她交流,了解到她出生农村,对自己的学习要求特别高,甚至有点苛刻。对于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袁老师每次都耐心地一一解答。有一次,张俊娥同学在多媒体11上课,写题太过投入,中午放学时楼姨以为教室人走光了就锁了门,等到她察觉时已经迟了。她无奈之下打电话给袁老师,袁老师正在吃午饭,听到消息,立即放下碗筷,打电话联系拿钥匙的阿姨,得知有事离得远大概一时半会赶不来,袁老师二话不说,放下筷子给张俊娥同学买了午餐从教室门缝送了进去。袁老师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经常鼓励张俊娥同学,教授她学习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张俊娥同学连续两年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不仅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而且增强了自己的信心。

    袁老师为我们教授知识的时候特别注重方法,在2014年春,材料力学课程第五章“应力状态分析”习题5.4(a)计算一点应力状态的最大切应力,对于该问题一部分同学认为该点仅有两个主应力不为零,属于二向应力状态,应该按照二向应力状态切应力的极值公式计算,其结果为“50Mp”; 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可以看做特殊的三向应力状态,应该按照三向应力状态切应力的极值公式计算,其结果为“60Mp”,同学们互不相让,争论不休。袁老师引导同学们跳出认识的局限,让各小组采用应力状态分析的图解法进一步分析此问题,寻找两种结果差异的根源,并在下一次课上进行汇报。通过讨论,同学们给出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和不同的条件,从而修正了教材的不足。材料1204班王杰同学对此问题进行了整理形成了“二向应力状态切应力极值问题的研究”学生论文成果。袁老师这样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同学对于科学问题的质疑精神。

    袁老师经常鼓励我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而每次有活动邀请老师,他总是欣然应允。袁老师常常给我们讲解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权威杂志,鼓励我们积极投稿。他带领的团队也取得了许多可喜可贺的成绩,多人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奖励。

    上联: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下联: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这副对联很好地诠释了老师的一生和所做的贡献。袁训锋老师曾经说过:是这三尺讲台,给了我那么多的心动和灵感;赋予我人生那么多的提示和意义;感受到了那么多自我升华的愉悦,不管今后的人生路上,命运和机遇给我多少偏爱与赏赐,我都会永远珍视当初无悔的选择。这里,才是我心灵的归宿和永远的依托!

    有一份感情,没有天空的辽阔,却足以让我们铭记于心;有一份恩情,没有大海的深沉,却教我们不敢忘记;有一份热情,没有高山的豪迈,却让我们潸然泪下。三尺讲台,一片热忱,老师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我们,那一根根日益增多的银发就是岁月的见证,为我们老师付出了太多,我们却无法回报,只有把那一份感动埋藏心底,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老师。

    我推荐袁训锋老师,是因为无论何时何地请教老师都能得到答案,是因为他能够为了工作不分昼夜和同学们一起奋战,是因为他以身作则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是因为他对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生活都关怀备至,是因为他严谨的教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储备,还有他爱岗敬业的精神,无私奉献的胸怀和甘愿牺牲的勇气。

     

    关闭窗口

商洛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 商洛市北新街东段10号

电话:0914-****    邮箱:****@163.com   技术:他山之石